如何评价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1983美国特别的酒店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百度知道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国1983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国1983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如何评价美国入侵格林纳达战争(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
美国于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战争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这场战争展示了九个英王的复杂立场:6.5个英王联合美国,0.5个自己被入侵,剩下的2个英王表示中立。这是一个独特的情况,在欧洲的君主制中难以复制。美国以绝对的地缘优势,五倍于格林纳达的兵力,却只取得了1比3的伤亡比,显示了这场战争的不光彩一面。
其次,这场战争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形态:列宁主义君主国。格林纳达的主张是建立村、堂区两级地方议会和国家议会,以实现直接民主与联邦制的结合。这一主张既质朴又大胆,试图在小国范围内构建一套复杂的政体结构,虽然在实践中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最后,新宝石(格林纳达)的主张体现了对民主和平等的追求。通过建立村议会、堂区议会以及国家议会,旨在实现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让每一个公民都有参与国家治理的机会。然而,这种主张在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挑战也值得深思。
二、1983美国特别的酒店
1983美国特别的酒店
华尔道夫酒店被誉为“奢华酒店的鼻祖”。
1983年开业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不仅是Gilded Age的缩影,更是在酒店界来说是超奢标杆。
1931年10月1日,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在东49街和东50街之间的公园大道重新回归,191米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酒店,随后定位成“纽约的风尚标,游客的圣地”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了,一定要选一家奢华品牌酒店入住的话,那么在我心中 华尔道夫酒店就是首选了。
快来和我一起猎奇这个 顶级奢华品牌酒店的发展史吧。
传奇故事永流传(Gilded Age)
与绝大部分奢华酒店不同的是华尔道夫酒店是豪门内斗的产物,但请不要质疑华尔道夫的奢华水准。让小璞费点笔墨和大家讲讲这个趣事吧
创始人是威廉·华尔道夫和阿斯特四世,是美国首富纽约阿斯特家族的两位继承者。
1883年,威廉·华尔道夫气不过母亲的“阿斯特夫人”被抢,就如孩子般赌气似的将自家在纽约第五大道的大宅拆成平地,势要盖一座豪华摩登酒店,将酒店以自己的名字华尔道夫命名,彰显自己才是“阿斯特家族的正统继承人
1897年,阿斯特四世为了反击,也将自己的大宅拆成了平地,在华尔道夫酒店对面盖了更摩登更奢华的 阿斯特里亚酒店。
三、1983年美军为什么入侵格林纳达?
1983年10月25日,美国出动一支由陆海空军组成的快速机动部队,对一个远隔重洋、几乎弹丸之地的弱小岛国——格林纳达,突然发起了武装入侵,这是美国自越南战争结束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震惊了世界。人们不禁要问,美国这么一个超级军事、经济大国,为什么会对一个小小的格林纳达大动干戈呢?
铺开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你会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东部朗小安的列斯群岛最南端找到一个状似石榴的小岛,它的面积甚至不足以标下它的国名,这就是格林纳达。它扼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门户,西与巴拿马运河遥遥相对。就地理位置而言,其分量绝不低于世界交通咽喉马六甲、直布罗陀、达达尼尔,实为一片神奇的战略要地。
格林纳达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974年,印第安人埃里克·盖里领导民众摆脱了英、法白人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但它还是英联邦的成员,所以在外交上始终奉行亲西方和美国的政策,这引起了“新宝石运动”领袖莫里斯·毕晓普的不满。1979年3月13日,毕晓普发动政变成功,成立新政府,自己担任了政府总理。毕晓普带着他的格林纳达开始从封闭中走出来。他大胆地奉行亲苏、古政策,逐步与苏联和古巴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苏、古“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下,格成立了“人民革命军”,建立了民兵队伍,并由古巴派工程兵和建筑工程人员在主岛西南端的萨林斯角修筑一座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机场跑道长达4000米。机场建成后,可降落大型飞机,一旦改为军用,苏联、古巴的各型作战飞机都可以驻防,到那时,苏联、古巴必将扩大在加勒比地区的影响,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加勒比地区海上交通线的安全。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格林纳达政治上倾向苏、古,引起了加勒比地区一些亲西方国家的疑惧和美国的嫉恨。美国向来认为,加勒比海是它的“内海”,尤其不能容忍在加勒比海地区出现不利于美国的事态。为此,里根总统在1983年3月23日发表电视讲话,他说:“在加勒比海南端的小岛格林纳达……正在修建一个有4000米跑道的机场……这一机场是针对谁的呢……格林纳达迅速增大的军事力量与其近10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想象的威胁毫不相关……简言之,苏联、古巴将格林纳达军事化,只能被视为构筑势力范围。”为了稳定“后院”,遏制苏、古影响,里根多次表态,美国准备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来教训”格林纳达。
在美国的压力下,格林纳达总理毕晓普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在继续同苏、古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努力同西方各国改善关系。1983年6月,他还亲赴华盛顿与里根会晤,试图缓和双方关系。但是他的做法遭到内部亲苏强硬派的反对,并引起苏、古的猜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军司令官奥斯汀和副总理科尔德于10月13日发动政变,将总理毕晓普秘密处决,软禁了格总督(英国女王任命)斯库恩,全国陷于一片混乱。政变发生后,该岛上的“圣乔治医学院”的几百名美国学生及其他美国人共约1000人落到了格林纳达人民革命军的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人质。当时,美国欲以外交方式营救这些美国人。据参与救援的5位美国官员后来称:军事营救是把格林纳达的美国人安全撤出的唯一方法。
10月21日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在布里奇顿举行会议,他们对格林纳达在古巴支持下建立一支庞大的、远远超过本身需要的军事力量深感不安。会议认为,如果不对格林纳达的局势加以制止,他们必将受到牵连。他们想联合起来把古巴人赶出格林纳达,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军事力量信心不足。于是一致决定:请美国出面予以干预,以清除格林纳达的激进分子。
这几件事给一直想找个借口“教训”格林纳达的美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22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小组在乔治·布什的主持下召开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国防部长温伯格提出的对格采取军事打击的建议。10月24日晚6时,里根总统签署命令,入侵格林纳达的作战方案被批准实施,行动代号为“暴怒行动”。
出兵的决议既已做出,那么自然就要做到师出有名了。经过一阵磋商,里根讲明了三点理由:一是保护在格林纳达的近1000名美侨;二是保护正在岛上的英国总督斯库恩,而且斯库恩已请求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和美国派出维持和平部队;三是根据加勒比6个国家的请求。
为入侵格林纳达,美国在军事上早就进行了一系列准备。格林纳达政变的发生,给美国入侵提供了契机,成为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战争导火索。美国的企图是:利用格林纳达的混乱局势,以优势兵力,迅速展开,速战速决,同时慑服那些受苏联、古巴影响的其他中美洲国家。10月25日凌晨,1900名陆军突击队和海军陆战队员在格林纳达登陆,揭开了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序幕。至11月2日,美军基本控制了格林纳达局势,入侵战争遂告结束。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的行为,毫无疑问遭到了世界的广泛谴责,即使是一些西方盟国也认为,美国做得太过分了。里根在军事上是胜利了,但在政治和道义上,却因为入侵本身而一败涂地。即使美国政府事后为其行为辩护得天花乱坠,也难以掩盖其“棍棒主义”的狰狞面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国1983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国1983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