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头盔有啥标准吗,半盔和3/4盔哪个好

好评语句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百度知道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全盔半盔3/4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全盔半盔3/4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动车头盔有啥标准吗,半盔和3/4盔哪个好

文章目录:

  1. 电动车头盔有啥标准吗
  2. 半盔和3/4盔哪个好
  3. 电动车上路要求佩戴头盔,头盔要符合什么标准?

一、电动车头盔有啥标准吗

  1、全盔,全盔的英文名字为Full face helmet,具有较为完美的全头部保护功能,但缺少通风,比较闷气。

  2、越野盔,越野盔的英文名字为Off-Road/Motocross helmet,常见摩托车越野赛,通常没有护目镜,造型很受欢迎。

  3、3/4盔,?3/4盔英文名字为Open face,three-quarters or 3/4 helmet,造型类似下巴处没有防护的全盔。倍受欢迎的空军盔也属于这种。

  4、半盔,半盔英文名字为Half helmet,又被称为哈雷盔,忽略下巴和后脑部的防护。受一些国家和地区禁用。

  5、组装盔、上掀式盔,组装盔、上掀式盔英文名字为Modular or Flip-up,可以把下巴装置完全翻上去,从全盔变成3/4盔。

二、半盔和3/4盔哪个好

4分之3盔好。
1、保护面积:4分之3盔保护面积较大、对脸部保护较好、风阻较小、适合长途骑行,半盔保护面积较小。
2、价格:半盔价格较贵,4分之3盔价格合理,性价比高。

三、电动车上路要求佩戴头盔,头盔要符合什么标准?

一、电动车头盔的标准概况

自2023年7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 - 2022)正式实施,这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标1。该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相关技术机构制定,全面替代GB811 - 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2。

(一)适用范围的调整

新标准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包括驾驶人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这一适用范围。这一改变使得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有了明确的标准依据,之前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缺失的情况得到改善,保障了这一庞大群体的交通安全2。

(二)新增的安全性能指标

  • 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

  • 新标准规定落砂试验后护目镜的受损程度不能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镜片雾度值应不大于10%。这一指标确保了在各种使用环境下,护目镜能够保持清晰,不影响骑行者的视线。例如,在沙尘天气或者道路施工路段,即使护目镜受到一定冲击或摩擦,也不会出现严重磨损而妨碍视线,从而保障骑行安全2。

  • 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

  • 新标准规定被测的凸起结构应能被剪切、分离,或者不会阻挡切刀从凸起部位处滑过。主要是防止骑乘人出现事故过程中戴着有凸起物的头盔在地上摩擦时,凸起物阻挡了佩戴者头部向前的力造成骑乘者二次损伤。比如,头盔表面有一些装饰性的凸起部件,如果不符合标准,在摔倒时这些凸起可能会勾住地面或者阻碍头部正常的滑动,增加受伤风险2。

  • 头盔表面摩擦力

  • 新标准规定载物架应不会受到摩擦力阻挡而停止。这个指标是模拟骑乘人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头盔在地上摩擦受到的阻力,摩擦力越大阻力越大,给骑乘者造成的伤害越严重。合理的表面摩擦力能够使头盔在受到外力时,既能提供一定的保护,又不会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对头部产生过度的扭转力等伤害2。

  • (三)头型尺寸参数的改变

    新标准中测试用的头型尺寸参数相对更适合亚洲人的头型数据。头型由旧标准中大、中、小、特小4个头型修改为A、E、J、M、O等5个头型。这种调整使得头盔的佩戴更加贴合不同头型的亚洲人,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不同头型的人能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头盔,减少因头盔不合适而在事故中造成的伤害风险2。

    (四)头盔种类、规格、形状的修改

  • 按适用对象分类

  • 头盔按适用对象分为A类盔、B类盔两类。A类盔为摩托车乘员头盔,适用于摩托车乘员和电动自行车乘员;B类盔为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仅适用于最高时速不大于25km/h的电动自行车乘员。这有助于明确不同类型头盔的适用场景,避免使用者选错头盔而影响安全防护效果2。

  • 按形状分类

  • 头盔按形状可分为1型盔(全盔)、2型盔(3/4半盔,春秋盔)、3型盔(1/2半盔,夏盔)。不同形状的头盔在通风性、防护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季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头盔形状2。

  • (五)标识要求的修改

  • 区分标识

  • 为清晰辨识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防止摩托车乘员误用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对B1类、B2类、B3类盔,增加了摩托车乘员限制使用的图形标识;增加了“每顶头盔壳体外表面的后部应有用于识别头盔种类的标识”的要求,并在附录C“头盔种类标识”中提出标识式样、图形和相关性能等要求。摩托车乘员头盔标识为“黄色椭圆形图案 + 字母A”,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识为“天蓝色菱形图案+字母B”,每种类型的标识各有大、小两种尺寸规格,以适应不同规格、形状、外观设计的头盔2。

  • 二、符合上路要求的电动车头盔标准细则

    (一)头盔的种类选择

  • B类盔的适用范围

  • B类盔是专门为电动自行车乘员设计的头盔,仅适用于最高时速不大于25km/h的电动自行车乘员。如果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超过这个限制,B类盔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所以,在选择头盔时,要根据自己所骑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来确定头盔类型。例如,一些经过改装速度较快的电动自行车,就不能使用B类盔,而应选择A类盔2。

  • 形状与使用场景

  • 1型盔(全盔)防护范围最全面,对头部各个部位的保护较好,但相对较重,通风性可能稍差,适合在寒冷天气或者对防护要求较高的场景使用,如长途骑行或者在交通复杂的道路上骑行。2型盔(3/4半盔,春秋盔)兼顾了防护和通风,是春秋季节比较合适的选择。3型盔(1/2半盔,夏盔)通风性最好,但防护范围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夏季或者短途骑行2。

  • (二)正确的佩戴方式

  • 尺码选择

  • 要量好头围或试戴头盔后确定头盔尺码,佩戴时需将后部调节器开至最大。合适的尺码是头盔发挥保护作用的基础,如果头盔过紧会造成头部不适,影响骑行注意力;如果过松,在发生事故时容易脱落,无法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头围58 - 60cm的人,要选择对应的M码头盔,并且在佩戴时要确保头盔内部空间合适2。

  • 佩戴位置

  • 水平佩戴头盔,不可前仰或后翘。头盔后翘会遮挡视线,无法保护头后部位置的安全性,头盔前仰会导致头盔无法保护前额位置的安全性。正确的佩戴位置应该是头盔的前沿与眉毛对齐,后脑勺部分完全被头盔覆盖。在调整头盔位置时,可以通过镜子或者请他人帮忙查看是否佩戴正确2。

  • 调节器使用

  • 将调节器旋紧,直到头盔不晃动并感觉舒适。调节器能够调整头盔与头部的贴合度,太松的话头盔容易晃动,在碰撞时可能会移位;太紧则会压迫头部,造成不适。一般来说,在旋紧调节器后,左右晃动头部,头盔不应有明显的位移2。

  • 织带调整

  • 调整头盔两侧织带黑色分叉扣的高度,使耳朵的位置正好位于前后两个织带中间。织带的正确位置能够保证头盔在受到外力时,力量均匀分布,不会对耳朵等部位造成过度压迫,同时也能防止头盔在事故中脱落。并且要将下巴插口的位置调整好长度并扣紧,以下颚处留有一指空隙,为安全又合适的佩戴方式2。

  • (三)产品标识要求

  • 3C认证标志

  • 选择有3C认证标志的头盔。3C认证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通过3C认证的头盔表示其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没有3C认证标志的头盔可能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不建议购买。例如,一些小作坊生产的没有经过3C认证的头盔,其材质可能不达标,在碰撞时无法有效吸收能量,不能保护头部安全2。

  • 产品标识信息

  • 产品标识应标明生产厂家、地址、电话、规格、执行标准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头盔的来源、规格等情况,如果头盔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方便地联系厂家进行处理。同时,明确的执行标准表明该头盔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是产品质量的一种保证2。

  • 三、电动车头盔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

    (一)固定装置稳定性

  • 稳定性要求的重要性

  • 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是头盔质量的重要方面。如果固定装置不稳定,在发生事故时头盔可能会从头部脱落,无法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头盔的系带如果容易松开或者断裂,那么即使头盔本身的防护性能良好,也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头部。所以,头盔的固定装置,如系带、卡扣等部件,要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冲击力,保证在正常骑行和意外情况下头盔都能牢固地固定在头部2。

  • 相关测试标准

  • 在生产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检验固定装置的稳定性。这些测试模拟了不同的骑行场景和事故情况,如突然刹车、碰撞等,来检测固定装置是否能够保持头盔的位置。只有通过这些严格测试的头盔才符合质量标准,能够上市销售。

  • (二)佩戴装置强度

  • 强度要求的意义

  • 佩戴装置强度直接关系到头盔在事故中的保护效果。如果佩戴装置强度不足,如头盔内部的衬垫、织带等部件容易损坏,那么在受到外力时,头盔可能无法有效地分散冲击力,导致头部受到更大的伤害。例如,当头部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佩戴装置强度不够的头盔可能会变形过大,使头部直接承受较大的冲击力2。

  • 测试与保障措施

  • 生产厂家会对佩戴装置进行强度测试,采用专业的设备模拟各种碰撞和冲击情况,确保佩戴装置能够承受相应的力量而不损坏。同时,为了提高佩戴装置的强度,在材料选择上,会使用高强度、耐磨且有弹性的材料,如优质的尼龙织带、高弹性的缓冲衬垫等。

  • (三)吸收碰撞能量

  • 吸收能量的原理

  • 头盔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吸收碰撞能量。当发生事故时,头盔的外壳、缓冲层等结构会通过变形、破裂等方式来吸收和分散头部受到的能量。例如,头盔的外壳一般采用高强度的塑料,在碰撞时能够抵抗一定的冲击力并将部分能量传递到缓冲层;缓冲层通常由发泡材料制成,它能够进一步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头部所受的冲击力2。

  • 测试标准与质量控制

  • 在质量标准方面,有严格的吸收碰撞能量的测试标准。通过模拟不同速度、角度的碰撞,检测头盔吸收能量的能力。生产厂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确保每一顶头盔都能够在规定的碰撞条件下有效地吸收能量。如果头盔不能达到吸收碰撞能量的标准,就可能无法在事故中保护头部,增加受伤风险。

  • (四)耐穿透

  • 耐穿透的必要性

  • 耐穿透性能是衡量头盔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在一些严重的事故中,可能会有尖锐物体刺向头部,如果头盔不具备耐穿透性能,尖锐物体就可能穿透头盔直接伤害头部。例如,在道路上发生碰撞后,可能会有破碎的玻璃、金属碎片等尖锐物体,耐穿透的头盔能够阻挡这些物体,保护头部安全2。

  • 测试与合格判定

  • 对头盔进行耐穿透测试时,会使用特定的尖锐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和力量冲击头盔,检查头盔是否被穿透。只有通过耐穿透测试的头盔才符合质量标准。这一标准促使生产厂家在头盔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上采取措施,如增加外壳的厚度和强度,使用特殊的抗穿透材料等。

  • (五)护目镜相关标准

  • 耐磨性(雾度)

  • 如前面所述,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是新国标中的重要指标。落砂试验后护目镜的受损程度不能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镜片雾度值应不大于10%。这一标准保证了护目镜在使用过程中的清晰度,无论是日常骑行中的轻微摩擦,还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磨损,都不会使护目镜的性能大幅下降。例如,在骑行过程中如果遇到风沙天气,护目镜可能会受到沙粒的冲击,但按照标准生产的护目镜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视野,保障骑行安全2。

  • 其他安全要求

  • 除了耐磨性(雾度),护目镜还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光学性能。强度方面,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而不破裂,防止碎片划伤眼睛;光学性能方面,要保证无明显的视觉畸变,确保骑行者能够准确判断路况。

  • 四、权威机构对电动车头盔上路标准的规定

    (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制定的主导作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电动车头盔上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它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相关技术机构制定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 - 2022)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涵盖了头盔的各个方面,如适用范围、安全性能指标、标识要求等,是目前电动车头盔上路的重要依据12。

  • 质量监管职责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对头盔生产企业进行监管,确保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头盔。它会对市场上的头盔产品进行抽检,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罚,如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对企业进行罚款等。例如,如果发现某企业生产的头盔没有达到固定装置稳定性的标准,市场监管部门会要求企业整改,召回不合格产品,以保障消费者的安全2。

  • (二)公安部

  • 安全管理视角的标准要求

  • 公安部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电动车头盔上路标准有一定的要求。在执法过程中,公安部会检查电动自行车乘员是否佩戴符合标准的头盔。这有助于提高电动自行车骑行者的安全意识,减少因头部受伤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例如,在一些城市的交通整治行动中,交警会对未佩戴头盔或者佩戴不符合标准头盔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进行教育和处罚,促使骑行者遵守头盔上路标准2。

  • 宣传与推广

  • 公安部还会对头盔上路标准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如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媒体宣传等,向广大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普及头盔标准知识,让他们了解如何选择符合标准的头盔以及正确佩戴头盔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头盔标准的认知度,推动头盔标准的有效实施。

  •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

  • 生产环节的标准推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头盔生产环节推动标准的实施。它指导企业按照《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 - 2022)标准进行生产。例如,组织召开会议向重点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企业、电动自行车企业及相关销售商宣贯新标准,引导企业加强检测能力建设,确保企业能够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头盔产品。这有助于从源头上保证头盔的质量,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2。

  • 行业发展与标准的协同

  •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关注头盔行业的发展与标准的协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它会协同其他部门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比如,在新材料、新工艺出现时,评估其对头盔性能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对标准进行调整,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保障头盔的安全性能。

  • 五、不同地区电动车头盔上路的标准差异

    (一)部分地区对头盔赠送的管理

  • 临安地区的规定

  • 在临安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门店购车随机赠送的头盔也必须符合新国家标准。这体现了当地对头盔质量的严格要求,即使是作为赠品的头盔也不能放松标准。这一规定有助于防止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而赠送不符合标准的头盔,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益。

  • (二)执法力度和宣传重点的差异

  • 不同城市的执法情况

  • 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由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大,交通管理部门对电动车头盔上路标准的执法力度相对较大。这些城市的交警会经常在路口检查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是否佩戴头盔以及头盔是否符合标准,对于违规者会进行相应的处罚,如警告、罚款等。同时,这些城市也会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头盔标准的宣传,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提高市民对头盔标准的认知度。

  • 而在一些中小城市或者县城,虽然也有对电动车头盔上路标准的要求,但是执法力度可能相对较弱,宣传工作也可能不够深入。这可能导致部分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对头盔标准的了解不够全面,佩戴不符合标准头盔的现象相对较多。不过,随着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这些地区也在逐步加强对头盔标准的执法和宣传工作。

  • (三)地方特色规定的可能性

  • 特殊地理环境下的规定

  • 在一些特殊地理环境的地区,可能会有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头盔标准相关规定。例如,在山区或者多风地区,可能会更加强调头盔的稳定性和防风性能。在山区,道路崎岖,骑行过程中头盔容易晃动,所以对头盔固定装置的稳定性要求可能更高;在多风地区,大风可能会影响骑行安全,对头盔的防风设计(如合适的帽檐形状、重量分布等)可能会有特殊要求。不过目前并没有广泛统一的这类特殊规定,但随着地方交通安全管理的细化,这种与地方特色相关的规定可能会逐渐出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全盔半盔3/4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全盔半盔3/4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