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什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

好评语录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百度知道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本来无一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本来无一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什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

文章目录:

  1.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什么?
  2.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
  3. 菩提本无树,明静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出处:唐·慧能《六祖法宝·坛经》

原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扩展资料:

这个偈子了不起的地方在于通过简单明确、平实易懂的语言明明白白地指出佛教不是本体论。同时这首偈子的内容直指佛性,这首偈子的重点是超越二元对立直指无为法的感悟。

慧能的“明镜”偈将本来清净的心性引向现实,描绘的清净之心是明悟之人当下的实然状态,只要众生之心念念不起妄心执著,便是不染尘埃的明镜,也无需时时勤拂拭”——要经常打坐、念经、精进,真正重要的是通过机缘带来的顿悟。

“明镜”偈适合的是那些可以直接体悟清净自性的利根人,这样的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本性清净,便能开悟,无需拂拭便不染尘埃。

二、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一日,五祖弘忍(601~674 )要考众弟子,看他们证悟证到什么等级了,就让大家每人各写一偈。

然后 大家把自己的作业念出来,当大弟子神秀(606~706)把自己的偈念出来后,大家都齐声说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

是说自己身正言明,勤修佛法,处处检点,远离世俗。

当时厨房有一火头,不识一字,又刚进寺不到半年,资质太浅,连进正殿听师父讲经的资格也没有,就是这么一个南蛮和尚,听了神秀的偈,自己不会写,便请人用炭在外面的白墙上也提了一首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是说:“菩提”是智慧,哪有什么“树”,开悟是明白,哪来什么“台”,“佛性”原本就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善不恶,不增不减,哪能若得什么尘埃?

点评: 神秀还没有脱离“物质”层面,而慧能(638~731 )的灵性智慧已超越唯物,达到空明 大彻大悟的等级。了然“一切为心造”的真谛。所以慧能六个月“毕业”修成正果,继承了衣钵,留有《六祖坛经》。

而神秀修了三十年只得到浮世虚华的德高望重、声誉、名利和地位而已。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禅宗六祖慧能所作之谒。翻译如下: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三、菩提本无树,明静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其三》。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释:

(1)“菩提”,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的境界。

(2)明镜台:僧人坐禅之处,据《资持记》下二之三:“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3)尘埃:佛教认为各种尘埃都是污染人的性情的东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则流传甚广;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第三首偈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

惠能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湖北黄梅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大师。

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因当时佛教内部争夺宗祖地位的竞争十分激烈,惠能多次遇险,最后藏迹于猎人群伍之中,隐居十五年。

弘忍入灭之后,惠能才开始传法受戒。此后演化佛法三十余年,弘法度众无数。武则天、唐中宗闻其名声,多次敕书征召入京,惠能皆以老病相辞,竟不奉诏。713年(唐玄宗先天二年),惠能赴新州入灭,时年七十有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本来无一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本来无一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