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好评回复 2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百度知道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梭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梭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
  2.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3.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创始者是谁?

一、什么是“蒙特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

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二、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蒙台梭利教育活动可分为五部分: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地理文化教育。

1、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中,儿童可以见到的,可以触摸的都可以成为其“学习对象”,而蒙特梭利巧妙地将日常生活融入了课堂,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孩子们通过操作教具,学习剥、剪、缝等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时,孩子们也在操作过程中,学习社交礼仪,变得礼貌和文明。

2、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中的感官教育正是通过观察、对比、触摸、辨别、比较以及品尝等培养儿童的专注力、注意力、判断力,从而为儿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打下基础。感官教育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3、数学教育

蒙特梭利数学教育不是强硬灌输给孩子数字的概念和枯燥的运算法则,而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和教具,让孩子通过对事物进行配对、序列、分类等相关的感官练习,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培养孩子的分析、整合、判断能力,进而增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语言教育

蒙特梭利语言教育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还包括对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的培养;它主要是通过游戏,故事等来逐步培养孩子听、说、写、读的兴趣和能力,让孩子学会沟通、表达、分享、阅读,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5、地理文化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他们对文化认同越多,就越能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地理文化教育既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科学、地理、动植物学、历史,还包括音乐和美术,几乎涵盖了宇宙上的一切。

蒙台梭利教育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如:毛毛虫与蝴蝶。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三、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创始者是谁?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经过多年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前教育观念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我国引进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人们往往认为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循,儿童缺乏自主性,只有通过成人的指导下才能够得以发展。这种否定儿童能力的观点,不重视儿童个性的理念导致了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成人们往往把自己的观点或者认识强加到孩子身上等。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灌输和指挥儿童的心智发展,并且往往不顾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将一些固定的知识传递给儿童,这样就阻碍了儿童正常的心智发展,束缚了儿童的一些思维方式。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正是打破了这一现象。

蒙台梭利经过对学前儿童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儿童的这种内在的生命力,是一种活动的、积极地、并且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无穷的力量。所以,蒙台梭利把学前教育的任务归纳为“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并且要按照儿童自身的规律,使其获得自由的发展。”蒙台梭利在其编着的《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中提到:“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任意可以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任意刻画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句话打破了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观念。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就是要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应该相信儿童,让儿童在自然、自由的活动中得到全方面的成长。”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让我们重新审读幼儿教师的角色,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转变成内心的辅导者。教师要愉快的工作,要让儿童通过自由选择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一直受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所影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授法,强调的是灌输式的教育,并且认为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组成的。这样的教育模式把儿童当成了贮备知识的容器,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以及消极的地位。而且教学内容空泛缺乏新意,教学的程序是严格按照五步教学法进行的,作为主角的儿童只能作为被动的服从者。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儿童的个性和能力被埋没,无法得以展现。所以,人们呼吁教学的改革,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是时代的要求。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首先,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容。传统的学前教育的课程主要以唱歌、游戏、手工、谈话为主。而蒙台梭利的教学内容就十分丰富,它包括感观教育、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注重日常生活练习,日常生活练习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全的人格。其次,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改进了学前教育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自上而下的传授法。这种教学的方法忽视了儿童的个性特点,有碍于儿童的身心正常发展规律。蒙台梭利把科学的观察与研究儿童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给儿童提供环境和工作材料,重视环境的创设,使儿童通过自我教育得到发展。再次,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以往的教学形式上是采用同龄编班的形式,而蒙台梭利显着的特点就是混龄编班。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家庭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儿童缺少兄弟姐妹,这样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混龄编班促进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三、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在这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十项任务中,学前教育改革力度最大,试点动作也是最快的,因为我国学前教育相对薄弱,群众反映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学前教育成为这次国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现阶段,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已经深入到了基层,蒙台梭利教育机构从大城市发展到小城市,从国办园发展到私立园,已经遍及到了全国各地。很多幼儿园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引入幼儿园,纷纷设立了蒙氏课程。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也已经开始走入到普通家庭,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认同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这样的影响下逐渐的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观念,很多教育学家也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梭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梭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