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古茶山: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巴达古茶山的详细介绍

好评语大全 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百度知道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贺松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贺松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巴达古茶山: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巴达古茶山的详细介绍

文章目录:

  1. 巴达古茶山: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
  2. 巴达古茶山的详细介绍
  3. 曼佤村人文地理
  4. 曼佤村基层组织

一、巴达古茶山:千年茶王的野性基因

人们对茶园的常规印象,往往象征着秩序与驯化,茶树排列整齐,如同园艺作物。然而,在勐海人的视角中,茶园是一种自然的艺术,茶树被赋予了灵性,它们宛如挑剔的仙草,只在灵气汇集之处生长,保持着原始的野性基因。

这种独特的认识源于勐海的自然环境,它坐落在热带雨林深处,茶树如同原始物种,保持着最纯粹的本真。与其他地方的茶园相比,勐海人能品尝到如古色古香的“勐海味”般的古树茶,甚至在偏远的丛林中,还存在着完整的野茶树基因库。

巴达山,作为勐海野茶树基因库的代表,位于勐海县和缅甸交界处的西定乡曼佤村贺松村民小组。对于茶痴来说,这个平日里不起眼的地方,因世界最大野生茶树“巴达茶王树”的陨落,成为了神圣之地。

2012年9月,村民江搓的慌乱宣告,让壮硕的哈尼族汉子则罗回忆起发现茶王树倒下的悲伤时刻。这棵树的倒下,让整个村庄的村民都为之痛哭,他们的感情深深植根于对茶王树的敬畏和依赖之中。

尽管身处城市的人可能难以理解,但对则罗和村民们而言,这棵树不仅仅是生命,更是他们生活的寄托。雨后,江搓带领我们寻找野生茶王树的生长地,雨水似乎考验着我们的虔诚。则罗,身为村支书和致富带头人,他的茶叶加工厂隐藏在山间,却销售全国,甚至远至北京。

则罗的故事中,贺松村的历史与茶叶紧密相连,从1961年发现1800年树龄的野生茶王树开始,这个村庄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如今,贺松村的茶园在茶王树的庇护下,面积扩大,产量显著,成为茶人心中的圣地。

然而,茶王树的逝去曾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村民们曾过度采摘野生古茶树,但现在,他们已转变为保护者,成立了护林队,对野生茶树进行认养和管理。他们从过去的“子民”身份,转变为了茶王树的“主人”,展现了对自然遗产的尊重和珍视。

二、巴达古茶山的详细介绍

普洱茶吧网,作为茶友们交流普洱茶知识、探讨其功效和市场动态的互动平台,是茶叶界备受认可的非营利性权威网站。它专注于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引领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潮流。

位于云南省勐海县南端的巴达古茶山,由巴达和西定两个乡组成,这里聚居着哈尼、布朗和拉祜等多个民族。其中,贺松大黑山以其1800年的野生”茶树王”而闻名,这片古老森林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茶树群落,主要为大理茶种。这片群落面积达6000亩,其中包括了珍贵的野生型古茶树,如那棵有着1800年历史的”茶树王”,它坐落在海拔1910米的缓坡密林中。

贺松大黑山海拔范围在1760-2000米,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总面积5平方公里,现在已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大理茶树,尤其是野生”茶树王”,树基围可达2.5米,小苗也随处可见。人工栽培的古茶园则分布在海拔1580-1900米之间,总面积2162亩,主要为普洱茶种。这些茶园中的古茶树为乔木或小乔木,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片质地柔软,颜色黄绿,叶尖渐尖。它们生长在风景林中,与周围的树木形成适度的遮阴,保持着自然的生长状态。

西定乡的栽培型古茶园占地1215亩,同样以普洱茶种为主,分布在海拔1400米的山坡上,茶树的形态和叶片特征与巴达山相似,但基围稍小,叶尖更尖。巴达山的茶树品种以乔木大叶种为主,既有成片的栽培型茶树,也有野生茶树林。特别是贺松村的大黑山,那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其茶叶口感独特,苦涩中带甘,汤色明亮,香气怡人,含有梅子和蜜的香气,引人回味无穷。

三、曼佤村人文地理

曼佤村是一个多元文化的聚居地,主要由哈尼族和布朗族构成。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这种信仰源自古印度,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习俗。男子在七八岁时,按照传统,会进入宗教生活,开始剃发为僧,这是他们成为有资格结婚的重要步骤。尽管妇女不直接入寺,但她们同样虔诚,孩子的入寺仪式在家庭中被视为重大事件,仪式隆重,孩子在此期间专心诵经学习,过着与社会劳动隔绝的生活,依靠群众的斋僧活动维持生活。一般在二三年后,他们可以选择还俗,然后走访亲友,但不在外过夜。

在饮食习惯方面,布朗族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女性尤其有咀嚼槟榔的传统,她们认为这有助于牙齿健康。她们通常用手捏饭,菜肴和小吃以酸辣口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腌酸肉、腌酸鱼以及各种野生酸果,干酸菜也是他们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贺松村民小组内有一棵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野生茶王树,这棵古老的生命象征着村民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他们已经意识到维护生态环境和保护千年茶王树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曼佤村隶属勐海县西定乡,地处西定乡政府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6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面,交通方便,距县84公里。东邻章朗村委,南邻曼迈村委会,西邻缅甸,北邻曼马村委会。辖曼佤老寨、曼佤新寨、巴达、贺松等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0户,有乡村人口2636人,其中农业人口2636人,劳动力132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588人。

四、曼佤村基层组织

曼佤村的基层组织结构严谨,其核心是党支部,共设有4个党支部和4个党小组。这个村庄的党员总数为30人,其中30名党员属于少数民族,男性党员占大多数,有26人,而女性党员则有4人,体现了性别平等的参与原则。

在行政管理方面,曼佤村由村支书兼村主任、副村支书和副村主任共同领导,他们负责统筹管理。村庄的行政结构被细化为4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曼佤老寨、曼佤新寨、巴达和贺松,每个小组在日常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年人的组织也不容忽视,曼佤村建有1个团总支和3个团支部,为37名青年提供了团组织的平台。这些年轻人的活跃参与,为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新动力。

扩展资料

曼佤村隶属勐海县西定乡,地处西定乡政府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6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面,交通方便,距县84公里。东邻章朗村委,南邻曼迈村委会,西邻缅甸,北邻曼马村委会。辖曼佤老寨、曼佤新寨、巴达、贺松等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0户,有乡村人口2636人,其中农业人口2636人,劳动力132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588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贺松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贺松村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