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转什么意思,使转和转折有什么区别

好评文案 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百度知道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使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使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使转什么意思,使转和转折有什么区别

文章目录:

  1. 使转什么意思
  2. 使转和转折有什么区别
  3. 书法用笔技巧
  4. 真以点化为形质,使转化为情性是什么意思

一、使转什么意思


使转的解释

书法 术语。指行笔的转折 呼应 。 唐 孙过庭 《书谱》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词语分解

使的解释 使 ǐ 用:使用。 使劲 。使役。使力。使钱。 派,差谴:使唤。 使命 。使女。 让,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 即使 。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部首 :亻; 转的解释 转 (转) ǎ 旋动:转动。转瞬(转动 眼睛 , 形容 时间 短促)。 改换方向或情势:转身。转变。转弯。 不 直接 的,中间再 经过 别人 或别的地方:转送。转达。转发。转运。周转。 迁移:转移。转业。 量词,古代勋位

二、使转和转折有什么区别

使转和转折的区别:

1、意思不同

使转:书法术语。指行笔的转折呼应。

转折:表示某个事物的转变,变化。强调变化后的状态。

2、出处不同

使转: 唐·孙过庭《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转折:明·张养重《七里滩》诗:“直下已复难,况乃路转折。”

使转的特点

使转有两个意思 一种是说(使)是方的转折,(转)是圆的转折,还有一种是说(使转)是个统称,凡字的转折处均用之,上笔是使的开始,下笔是转的结束,中间打接处为转。至于转法因人因习惯等各异。使转多用于草书,多有两种说法。

一说,把使、转拆开理解。另一说,把使转合一理解。但不管如何理解,都是指书法的用笔和运笔特点。使转多用于草书,多有两种说法。普遍得到认可的是,由于草书的线条特点,需要通过笔画的灵动转换才能提高草书的笔画品质,结合点画顾盼,才能营造出草书的独特美感。

三、书法用笔技巧

书法用笔技巧:藏锋法、使转法、收笔笔法。

1、藏锋法  

藏锋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但这并不是藏锋技法的全部。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置一定会发生变化。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置决定骨的位置,在转向时是要求前后两笔的骨必须在转向处相连接。一但错位,便有皮连骨断的感觉。  

因此笔锋转向后,需要重新调整笔心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这件工作目力不能及,全凭感觉,非经久演习不能把握。这是用笔之难的所在之一。

2、使转法  

使转技法是转换笔锋锋面的技法。使转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发笔处完成使转,运行时平拖直过,此为唐法;另一种是将使转过程拉长,甚至贯穿行笔全程,此为晋法。使转中锋面的转换有二法,即内擫(yè)和外拓。以锋端着纸,逆时针方向摇搅笔锋,以选择合适的锋面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方向摇笔选择锋面,则为外拓。

二者效果是不同的:内擫笔意流动且近圆,外拓笔意爽利而近方。锋面转换的角度我们用肉眼是观察不出的。书写中全凭手的感觉。当毫铺时,我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道刀刃般的折痕,我们称为锋刃。感知锋面的转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化来实现的。

3、收笔笔法  

收笔笔法是一画书写结束时将笔锋提离纸面的方法。其目的是重新将铺展的笔毫聚拢成尖锥状,以便下一笔的书写。具体做法是提行,利用墨液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将笔毫聚合一起。因此收笔也称提收。

四、真以点化为形质,使转化为情性是什么意思

孙过庭《书谱》: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课堂讲解:

这段话,很明显,意在将草书与楷书进行比较。这里涉及到意思相对的两对概念:点画—使转,形质—情性。要精确解释这四个词和这一句话,会有一点难度,但把它们放在一起对照理解,就比较容易领会作者的原意。

这句话在语感上给人的直觉,是孙过庭要强调草书与真书(楷书)是而且“不同”的,甚至有“对立”的成分。

楷书和草书不同在娜里呢?——先说一点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大家知道,书法传递给人的信息,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比如,“横平竖直、铁画银钩”,是关于物质的描述;“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则是出自精神的形容。在这句话里,“形质”显然是指书法的物质形式,从字面上直译,“形”就是“形态”,“质”就是“质地”,这都是指具体实在的笔画、线条和造型而言;“情性”,可以理解为“情感”与“性灵”,当然这是精神方面的相关表述。这“形质”和“情性”,一实一虚,有形有意,这就构成了书法的完整内容。但是,毫无疑问,物质总是第一性的,精神的作用,必须依据物质的存在才能发生效应。也就是说,“虚”要依附于“实”才起作用,“意”只有通过“形”才能传达和接受。所以,具体落实到书法,塑造“形质”应是基本目标;对于各种书体,只有搞清楚“形质”的异同,才能真正明白“情性”的由来。王僧虔所谓“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其实只是一种诗意的强调意会的表达,假如真的连字也看不见了,这“神采”是无论如何也没法感受的。

所以,这是第一步:“形质”是书法的物质本源,舍此就失却了讨论的前提。我们要学习和理解草书,立足点就应放在研究它独特的“形质”上。

草书与楷书在“形质”上究竞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呢7孙过庭说了:楷书的特征是“点画”,而草书的特征是“使转”。

什么是“点画”呢?我们书写点画,必讲“用笔”,此时“提技顿班、一披三折”大家最耳熟能详。这一类的词儿,既描述了“点画”形成的动作,也反映出“点画”的实际形象。因此,假如只从“形象”或“形式”的角度着眼,我们姑且把“点画”理解为“顿挫起伏的笔迹形状”。

那么什么是“使转”呢?这个词直译起来有点麻烦。孙氏自己的解释是:“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镮前提盘纡之类是也”。这里都是动词,好象是各种“动作”的描述。但在文章中,“使转”与“点画”相对,可见“使转”也是一种“形质”——应该也是“形式”或“物象”的描述。我们知道,草书的要领有一条叫 “解散楷法”,也就是要尽量摆脱楷书的提按顿挫使它“流而畅”,所以我们不妨根据经验并结合文意把它理解为“盘曲行进的线条轨迹”。当然它一定也会有具体的“形状”,但此时显然强调的是“路线和位置”。

读古代书论,假如只在字面上求直解,常会上当。比如“右军如龙,北海如象”,那真龙真象是找不到的;但如果把它们对照起来理解,就很容易明白前者活泼灵动、后者稳健敦厚,这就是对比的作用。那么,草书和楷书相对比,主要差别在哪里呢?显而易见:虽然“使转”和“点画”都是柔软的笔锋写出来的有形笔迹,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毕竟“使转”比较强调“纵横钩镮”的平面运动,而“点画”则更多侧重于“顿挫提按”的上下起伏。这一点很关键,其实也正是楷书和草书的“对立”之处。

换句话说,这两种书体的艺术形式特征,是楷书用笔如登山,草书挥毫走平地,它们各以自己独特的“形质”表现不同的“情性”。

仅仅在形式特征上界定了楷书和草书的差异,孙过庭觉得还很不够,于是他接着又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意思是,从物质形式上比较,“使转”对于草书来说,比“点画”对于楷书更加要紧:楷书的笔画形态不够完美或位置不够准确,尚不致影响字义的表达;而草书如果把弯转穿插的线条放错了地方或笔意上稍有错讹,那就连字也写不成了。可见,草书的线条放在什么位置、草字应组成何种形状,实在是关键的关键,是它生存的生命本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这段名言中得到重要的启示:对于书写的人来说,要想用楷书或草书表达各自的神韵(情性),就必须在基本的形式特征上把握它们的“对立”和不同。在“形质”上,楷书重点画,草书重线条,这两种书体因其运笔方法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结果,这既是它们存在形式的外化特征,也是各自传达情性的内在途径。在程度上说,使转对于草书,是成败生死的关键;而“点画”对于楷书,可以选择的范围就相对宽容得多。

“真以点画为形质”,很容易理解,实际上我们写了多年楷书,也是这样的做的;“草以使转为形质”,涉及到今后草书的学习,要改变楷书的习惯,这就显得十分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使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使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