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花篮(葬礼礼堂叫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头条问答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葬礼花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葬礼花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葬礼礼堂叫什么?
丧礼的礼堂叫什么,这个当然是叫做灵堂了,是用于停放死者的遗体或者摆放死者的遗像的大厅,同时也用于接待死者家里的亲朋好友和死者生前的同事,朋友前往吊唁的地方,灵堂也是摆放吊唁死者的花圈 ,花篮的地方,这些都是吊唁的人送的,用来告慰死者,而这个吊唁的礼堂就叫灵堂。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
农村请客送礼,在收礼的时候,主家一般都要回一点小礼品。这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风气。在村夫夜话这里,以前送礼是不回礼的。后来礼金越来越高,也就有人回一些礼品。象我们这里一般都是一包香烟再配上一件小东西,比如结婚的回礼一般是一包香烟外加一小包喜糖,小孩週岁或老人做寿,一包香烟加一个小蛋糕,而参加葬礼一般是一包香烟加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那为什么葬礼要回毛巾呢?这个应该从过去的孝服和孝帕说起。
过去农村有老人逝世,必须身着孝服,这孝服有些讲究。统称五服,具体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总称披麻戴孝。后来为了简便,慢慢演变成孝眷人等,统一戴白布,根据与逝者的亲疏关系来定白布的长短。孝子一般白布长五尺或六尺,(父母中只有一人逝世,戴五尺孝布,己有一人去世,剩下的一人去世时戴六尺长孝布),女儿,女婿,孝布长四尺,孙子女,外孙,外甥,侄儿侄女孝布长三尺。其他孝眷一般着方巾。也就是孝帕。(以前农村都用白布作毛巾)。这中间还有一些讲究。如果逝者达到六十岁以上,除了亲眷着孝布以外,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都要发一块白色方巾,送葬时截在头上。以示对死者的敬重,叫变全白。而逝者年龄未达到六十岁。则只有未出五服的才有白布。其他人不发白布。叫变半白。这些白布,葬礼过后,可以带回家做衣服,鞋里子,毛巾等用。过去农家的白粗布,很结实耐用。
后来,由于农村很少有人织那种白粗布,就改成购买白细布。再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那一块白细布己经基本上没用了。葬礼一过,有人就随便一丢。完全是浪费。渐渐就有人开始用白毛巾代替白布。而且送葬人也不用顶在头上,可以扎在胳膊上。既显庄重又不尴尬。而且毛巾还可以用来擦汗。带回家也可以作其它之用。
再后来,农村送礼时兴回礼。在葬礼中回礼时除了一包香烟外,另加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此时,毛巾还是当作孝巾之用,不过,有的己不再统一用白毛巾,而用各种颜色的毛巾。对其他参加葬礼的主要亲戚,还有抬棺和打金井的,请来的吹鼓手。还要单独另发孝布或毛巾。慢慢的葬礼回赠毛巾就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以上图片来源于头条图库,侵权必删)
以上是村夫夜话本地情况的简单介绍。你们那里的说法可能不一样,你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讨论。谢谢阅读!
我是有缘人,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村人对风俗礼节还是比较讲究的,特别是红白喜事,人们常说:喜事不请不到,丧事闻丧即到。可见农村对礼节马虎不得,有时容易好心当成驴肝肺,一片诚心却换来彼此的隔阂。原因在哪?就是诸多礼节上失误,弄得人与人之间心里不捂心。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是让死去的人有一个好的归宿。
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转的,而死则是人生逃脱不了的事,人生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人死了前去吊唁,见上最后一面,也让此生不留诸多遗憾。
来者是客,在农村,前来吊丧之人必须戴孝,从守灵到入土为安即安葬,送死者最后一程。这是对死者的敬重,也是一种不能忘怀的寄托哀悼。
吊孝之人,让敬孝者除去伤痛之感,毛巾洗去不吉利的事,让活着的人清清白白做人。
有生即有死,生死轮回。人去吊丧之人身上戴着孝服,在农村男人头顶孝帽,或者说孝衣。而女人则是披巾,肩披长长的白布,也有顶在头上。
明清时期,葬礼上,主家孝子都披麻戴孝!而宾客却不能披麻戴孝,所以主家就用白布条子赠与宾客,叫“散孝”。这种习俗在燕赵大地传承至今。
礼物的交换伴随着三种义务,即随礼的义务、收礼的义务以及回礼的义务。
农村葬礼,为什么回赠毛巾呢?
这个习俗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孝帕'一俗,来知德《来瞿唐先生日录》中有记载:
农村的红白喜事,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不过在没有禁止大操大办之前,无论是结婚喜事还是白事,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就说这白事回赠毛巾的习俗,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据我所知,好多农村都有这个习俗,只不过有的地方是回赠白毛巾,有的地方是回赠一条白布。
回赠白毛巾的意思是什么呢?一是佩戴出席葬礼,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二是用来擦汗擦泪的。具体来说一下,参加逝者葬礼的一般大致分成两类人,一类是近亲属,自己家人是要为逝者披麻戴孝的,就是穿白衬衫,腰间及白布,头上戴白色孝帽。而另一类人就是远亲和朋友、同事,人家虽然说来出席葬礼,但是不能穿披麻戴孝,所以主人家就一人发条白毛巾,戴在头上,表示哀悼。
也就是现在这几年,没有人去特意买白布了,为了方便省事,干脆都买白毛巾代替。过去除了准备孝衫,要为其他参加葬礼的人一人发一块白孝布,这块白布就是用于戴在头上出席葬礼的,用完之后就可以直接带回家,因为这些白布都是纯棉的,布料很好也不舍得扔,带回家之后可以用来做裤子的内口袋。跟现在的白毛巾作用相同,白毛巾买回来之后直接发就行了,不需要现撕现剪。
事主分发白毛巾,也可以用来擦泪擦汗,就算不是近亲属,到了那个参加葬礼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情都会很低落,有很多农村还有哭丧的习俗,有毛巾可以用着方便些。
还有的地方用毛巾来做遮手帕,参加完葬礼的亲属,走的时候都会回馈一个红包,毕竟是白丧事,红包不太好看,就用白毛巾包一包,也算是回礼。表示对亲人们来参加葬礼的感谢,感谢他们送逝者最后一程。
不管是白毛巾还是白手帕,又或者是白孝布,都是分发给宾客们,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其实一朵简单的小白花就可以了,心意到了就好。
在我老家,广西的一个农村,举办丧礼都是要回赠毛巾的,老人说,在很久的时候,这种回赠已经流传下来了,那么,村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义,因为很多人只知道是传统做法,却不知道具体原因,今天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来好好聊一聊。
第一,回赠毛巾是一种礼仪。在农村,举办丧事的时候,村子里很多好友都会拿着香火和纸钱到现场,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但我家那里,确实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一种尊重。中国人比较讲究礼尚往来,既然别人意思意思了,那就送回去吧,刚好毛巾比较便宜,农村人可以负担得起,于是就送毛巾了。
第二,方便大家擦汗。农村办丧事,非常的热闹,大家很团结,村民们主动到家里帮忙,丧事的整个过程中,从做法到下厨,大家都会分配好任务,而在做事的时候,难免会有大汗淋漓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在火旁做菜的人,他们需要一条毛巾来挂在脖子上,必要时可以擦一擦身上的汗。
第三,送毛巾有去晦之意。在农村,很多以前残留下来的东西,现在都还在延续中,传统观念也一样,它们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一些人认为,丧事是不吉利的,进到主人家里以后可能会沾上一点晦气,毛巾是用来擦拭的,主人家明白大家这样的心思,于是就送毛巾,给那些去了家门的人,擦拭掉晖气,开开心心地回到自己家里。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
这是一种丧葬礼俗。
旧时,有人去世了。家中晚辈要披麻戴孝,他们既要穿孝服也要戴孝帽。这其中有许多讲究,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解说了。
如果一般亲族、亲戚、朋友、村人、同事前来祭奠,在举行仪式的时候,一般也要戴白。这"白"便一块白布,在焚香跪拜,在遗体告别,在出殡送葬时,都要用这块白布裹头。在裹头打结时,只能打活结,不许把死结。所谓“活结"就是一抽就能解的结。
旧时,人们参加葬礼后,会把所发的白布留着,在缝制衣裤时做口袋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不做衣服了,一般去店里买衣服,于是这些质量较次的白布,在葬礼后没了作用,于是就被大家随手丢弃了。
慢慢地,这些一般亲朋好友戴的"白",就由普通白布改成了白毛巾,而且其质量也慢慢由次到好了。
农村葬礼上,回赠毛巾(白毛巾)就是这么来的。
同学过身了可以买花圈嘛?
同学过身后的丧礼礼仪因地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买花圈送去悼念的。花圈作为一种送花的方式,代表着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在一些文化中,花圈也是表达哀悼和慰问的常见方式。因此,如果你想以送花圈的形式悼念同学的逝世,通常是可以的。当然,在具体购买花圈时,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丧礼礼仪来选择适当的款式和颜色。
花圈送几个有什么讲究?
葬礼送花圈没有数量的限制,无论多少都可以。也没有讲究。
人死后,作为他的亲戚朋友,工作单位或者是以个人名义,送个花圈,花篮,表达悼念之情,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在城市比较流行,人家送来了花圈,总不能拒收吧?送多少收多少,并且要摆放整齐,可以烘托出哀悼的氛围,葬礼结束后,大多在殡仪馆焚烧炉直接烧掉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葬礼花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葬礼花篮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