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加特林(火神炮与加特林有什么区别?)

好评回复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头条问答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火神加特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火神加特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火神炮与加特林有什么区别?
  2. 二战时为啥不把加特林搬到飞机或战舰上呢?
  3. 电影和游戏里面单兵加特林机枪,在实战中有价值吗?
  4. 苏25和A10这类攻击机为什么还不全部退役?

火神炮与加特林有什么区别?

火神加特林(火神炮与加特林有什么区别?)

(早期加特林机枪)

说起加特林,那在咱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加特林机枪作为一款射速高,威力大,造型生猛的武器,在现代军事影视作品,乃至热门网络游戏上都出镜率颇高。但一说到火神炮,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即使有所耳闻,也很很难分清其与加特林的区别。

(现代“加特林”家族)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这两家伙各自是什么玩意儿。狭义上讲,加特林机枪是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在19世纪六十年代设计的一款手动型多管机关枪。作为第一款实战化的机关枪,其备受当时世界各大列强的青睐,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1200发,放到那个时代可是个令人吃惊的数字。但后来由于其高故障率,和射击条件的限制,其逐步退出了枪械主舞台。

加特林机枪是一种多管手摇式机枪。18世纪中期,随着武器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将多根枪管组合在一起,诞生了许多种多管机枪。

其中1860年,美国人查理·乔丹·加特林将4根枪管并在一起,手摇驱动,发明了加特林机枪。后来又将枪管升级到6~10根。清朝末期,加特林机枪传入中国,被称为格林快炮。

早期加特林机枪射速200~400发/分,后期高达1200发/分,在当年已经很惊人了。但是加特林机枪采用手摇驱动,容易卡壳,故障率高,体积太大,需要4名射手操纵,有诸多缺点。后来随着马克沁机枪等自动武器的出现,加特林机枪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到了现代,人们使用电动或火药燃气取代手摇驱动枪管转动,改善了加特林机枪的诸多缺点,加特林原理的武器又重新回到了战争舞台上。

二战时为啥不把加特林搬到飞机或战舰上呢?

因为早期加特林是手摇的,二战时候还没有可靠的电驱动系统和电池给加特林使用,所以二战基本上没有加特林机枪,更不要提飞机上了,你不能让飞行员一边开飞机一边摇机枪吧?直到近代,有了可靠的电驱动系统和能源供给方式,加特林才以其足够多的射速,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在二战的时候,加特林机枪有几个问题使它已经处于被淘汰的地位,现在使用加特林原理的机枪或者机炮都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研制成功的,这些武器解决了加特林机枪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动力,还有一个是输弹方式,这些问题都是限制加特林原理应用的技术问题。
现在使用加特林原理的美国M61火神机炮,这家伙的体积太大了,对于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来说没法装上去。
在机翼上装一门单管炮还可以,装一门6管炮就是没有办法了,外径太粗了。
现在使用的加特林原理机炮,基本结构是到了五十年代才成熟,二战的期间加特林还没有解决自身的技术问题。

首先是动力,加特林机炮现在都是使用电机作为动力,这种不使用火药气体作为武器自动运动原理的武器一般叫做外动力武器,加特林被淘汰的一个原因就是原来加特林使用手摇,而使用者经常是在敌人接近时,由于紧张不自觉的加速摇动手柄导致卡壳等故障,使用电机作为外动力这样保证了武器的转速一致,不受人情绪的影响。

除了动力,还有就是输弹方式,加特林机枪由于结构的特殊还有高射速,无法使用弹链供弹,原来的加特林都是使用弹匣,子弹是靠自由落体运动往下运动,在空战中,是不能靠自由落体的,战斗机在空中的机动幅度是非常大的,依靠自由落体运动不可能保证供弹的可靠性,而无弹链供弹也是二战以后才成熟的。
二小时,机炮一般是安装在机头这样对于炮管的外径尺寸就一定的要求了,太粗了不行。

放在机翼上的20毫米西斯帕诺20毫米机炮,如果是6个管,机翼可就放不下了,当然如果是7.62的机枪就没有这么粗,但是7.62机枪的威力就不够了。
美国人在二战时期的主力航空武器,M2勃朗宁12.7机枪,地面的型号38公斤重,空射型应该更轻一些,美国人对于这种武器十分满意,但是12.7机枪的威力还是差点,美国人是用每架飞机上安装6-8挺这种办法来解决威力不足的问题。

除了这些技术问题,当时的飞机还是比较轻,比较小,使用加特林原理的武器普遍重量大,体积也大,象现在美国人普遍使用的M61式6管火神机炮重115公斤,而二战时期的西斯帕诺20毫米机炮只有46.3公斤,而且当时的飞机发动机功率有限,对于载弹量也是一种限制。

除了重量,还有就是体积,二战时期的机炮一般是安装在机翼或者机头,其中机炮一般是在机头,从发动机上边伸过去,机翼上由于机翼的强度问题,一般是放机枪,而加特林的体积太大,尤其是6个管子在一起外径太粗,和发动机挤在一起,飞机的机头迎风面积太大了。

至于军舰,当时没有解决加特林的输弹问题,而且20毫米炮的威力太小,军舰当时防空火炮的主力是37到40毫米的高炮,现在也是近防炮使用加特林原理,射程只有3000米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

二战时期哪里来的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之所以会在现代空战体系中获得独一无二的地位,原因是新世纪得力于通用公司的改造,将加特林机枪改为电力驱动,再加上弹药的可靠性提高,加特林这种多管转炮才得以发扬光大。

而在上世纪10~40年代期间,由于加特林的种种不可靠性,所以依靠气冷与水冷的勃朗宁重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才是各国士兵所青睐的武器。由于气冷与水冷的可靠性,再加上那个时候的空战速度,.50口径的勃朗宁也完全能够应付,所以自然不会考虑加特林机枪。

可随着喷气飞机的到来,再加上直升机的兴起,各国空军们发现老式机枪已经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空战的速度了,而那种单管武器的射速也达不到空战需求,所以才会有多管转轮机枪加特林的诞生。

可是有一点要明确区别,那就是由那位美国医生所研究的加特林机枪和后来美军普遍装备的加特林机枪根本就不是能够同日而语的武器装备了。相比于早期的加特林原型,由通用公司所研究的电驱版的加特林机枪才是多管转轮机枪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由于二战时期的加特林机枪在可靠性能上的种种问题,秉持着只用最对的不用最好的道理,当时的各国军队都没有装备加特林机枪。

首先,虽然加特林发明于1861年,1866年装备美国陆军,但随着马克沁崛起,加特林迅速没落,淡出人们的视线。当时的加特林以人力为动力,属于外动力驱动,算不得真正的“自动”武器,这一点远不如马克沁。直到60年代,以电力/燃气为动力的现代加特林才迎来“第二春”。所以,在二战期间,其实是没有现代意义的加特林机炮/机枪的。

电影和游戏里面单兵加特林机枪,在实战中有价值吗?

单兵装备加特林是有实战意义的,不过由于加特林机枪系统过于“沉重、庞大”,靠单兵是无法负担的,也是没有实用性的。

M16A2机炮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采用多管旋转式结构的机枪几乎都可称为加特林机枪,其中较为知名的有,美军的M61“火神”及M134“Minigun”系列,其中M61系列口径为20毫米,主要作为战机的机炮使用,其轻量化版本M61A2(F-22战斗机装备)含填弹系统的重量约92千克,这已完整超出单兵的负担范围,在地面上则一般由装甲运兵车如美M113等装配使用。

M134机枪

M134系列及机枪,口径为7.62毫米,长约800毫米(枪管约559毫米),包含电动机及供弹机的总重量约26公斤,在直升机、装甲车、移动武器站、快艇等装备上都可使用,但依然还是超出单兵的“负载”能力。即使是当作班用机枪,重量依旧过高,在没有载具跟随运输的情况下,使用M134的负担依旧过重。

电影和游戏里的单兵加特林只是艺术加工和渲染,现实中单人扛一挺M134横扫千军是不可能的,M134太重了,加上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单人根本把持不住。

不过这世界上就是有些可(较)爱(真)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了“单兵加特林没有实战价值”这句话的脸。

M134是吧?号称Minigun是么?那好,我是Microgun,比你还小!

XM556 Microgun,和步枪差不多的身材,够“微小”了吧?要不再直观点?跟手枪比比?


XM556,16磅(约7.26千克)重,长22英寸(约56cm),使用北约5.56弹药,也可以使用标准5.56弹链供弹。


体积小、重量轻,实乃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利器。

电影中身为战斗机器人的州长当然是可以轻松使用M134来猛烈射击,但实际上这个道具,只喷火一点后座力也没有,不过即使这样单枪的重量也有17公斤,如配上子弹后更是高达29公斤。实在不是肉体的人类所能驾驭得了的。

不要被游戏与电影中斯瓦辛格大叔手持加特林机枪威猛打扫的画面给欺骗了。实际上即使是单兵能拿得动的M134机枪,其全枪重量加上电动机和供弹机已经达到52斤,别说普通士兵了,就连特种兵也无法做到单兵不依赖各种平台直接靠体力来操纵这款速射武器,另外这个重量还没算上背负的弹药。

实际上所谓单兵加特林机枪是不存在的,美军使用这种武器更多还是用直升机、小型船艇、轻型战斗车辆来搭载使用。因为即使是改成5.56毫米口径弹药,M134的空重也要在15公斤左右,算上弹药就要超过20公斤。不服气的同学自己打个40斤的背包背一下试试,看看你能走多远?更不要说这个重量还要加上发射时的后座力,即使是州长这样的壮汉,也只能是拿着改装的样枪,在电影里做样子,真的开起枪来会产生的超过100公斤的后座力,这已经不是人的体能能承受的力量,即使短时间能扛住,也会彻底耗尽体力。下一步的行动基本别想完成了~~~

加上弹药重量超过50多斤的M134,使用时都是要加上支架的。

班用机枪实际就是轻机枪,它是为了给战斗班提供火力支援的武器,由于人员有限,一个战斗班不可能携带像重机枪那种需要多人操作的武器,因此班用机枪必须是单兵就可以携带的武器,比如著名的米尼米轻机枪,重量在7-8公斤以内。而像加特林这种动辄20公斤起的还不算弹药的速射武器,还是装在平台上使用比较好。因为携带它徒步行军的话,恐怕走不了多远。另外,单兵携带它的情况下,其他装备都要抛弃。另外,班用机枪因为轻便,随时都能趴着打,进行各种战术,而加特林机枪则没有这些优势,而且还死沉,行军中由于体积大也会受到地形限制。所以单兵加特林最终也就是在靶场上过过瘾得了,用于实战中?还是老老实实的架在平台上使用比较合理。

苏25和A10这类攻击机为什么还不全部退役?

武装直升机和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战斗机叫前线攻击机,这些战斗机都有厚厚的装甲,强大的攻击能力。这种攻击机应对的是坦克集群和火炮阵地。

这种攻击机的速度比武装直升机快的多,一般能达到3~4倍。这种攻击机的子弹量一般是很大的,一般的三吨以上有的达到5吨以上甚至更多。这种攻击机以火炮,火箭弹和导弹类武器为主。

当然这种战斗机的使用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夺得制空权的情况下,但对方还有地面火力,还包括防空火力。这种战斗机会发挥速度快,飞行高度低,载弹量大,攻击能力强的特点,是前线攻击的一把利剑,所以美国的A10和俄罗斯的苏25以及中国的强5不退役也就正常了。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战斗机尤其是多用途战斗机是可以低空突防的,另外还可以进行防空外打击,或者是可以用其他火力进行覆盖。现在的地面战争在大国之间是很少的,在很多国家是装备不到大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前线攻击战斗机还有一定市场。

现代战机都很精细也很昂贵,一点小损坏都可能导致航电、武器等受损,虽然在高精制导弹药已经普及,而且战机也进行多用途时代。但有一些任务的执行对于太高端战机而言,性价比有点不高,万一不小心受损成本就更大了。

苏-25“蛙足”以及A-10“疣猪”两款战机,虽然都是上世纪70年代产物,但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实耐用而且可以携带武器弹药还很多。现代战争不像二战时期玩地毯式轰炸,更注重对目标的远程精确打击,当然这两款攻击机更多采用近距人工精确犁地。

A-10攻击机

苏-25攻击机

二战之后战争不是依靠人海战术,除了常规战争还有反恐等作战,在规模上都有局限。打击目标包括正规战场上的坦克装甲车辆,也有反恐或城市作战中的碉堡高楼等,对于苏-25以及A-10来说面对单兵火力的机会,比面对防空导弹机会更大。这两款机型早期都以低空直瞄为攻击方式,现代航电、武器升级之后也有一定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但总体来说还是依靠皮厚特征直线近距攻击。两者在重要部位都采用抗损毁设计,也有众多装甲防护可以抵御高射机枪和破片攻击,基本就是传说中的“飞行坦克”。

A-10被防空火力击中

淘金客说:因为陆军不答应,国防部不答应。尽管空军早就想退,但顶不住压力。

其实空军是不想要这种飞机的。A-10“雷电”和苏-25“蛙足”有多厉害,大家都讲得很多了:巨大的30毫米加特林机炮、澡盆一样的装甲、庞大的武器……但是,它们执行的是非常危险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所以战损率很高,空军心疼自己的飞行员,一直不待见这种飞机。

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有什么特点呢?和其它种类的空中打击任务很不一样。例如轰炸机,都是起飞前就确定了任务目标,设计好相当安全的航线,准备好相应的干扰和防护措施,还有护航机保驾,飞到目标上空后一口气就扔下炸弹就跑。再比如战斗机客串的对地攻击任务,也是目标明确,进入战场后扔下炸弹或者射程很远的防区外对地导弹就回家了,暴露在敌防空火力中的时间很短

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是伴随步兵提供支援的。往往目标并不明确,需要随时搜索,或者由前线步兵提供目标坐标。飞机要在危险的战场上空长时间低空盘旋,速度还不能太快,太快了看不清目标,可想而知这类任务有多危险!这才是为什么A-10、苏-25要配那么重的装甲的原因——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小口径陆军武器都可能威胁到它们,不要以为有装甲很牛,装甲越厚说明任务越危险!举个例子,欧洲的“狂风”攻击机突防能力对地攻击能力都强,但在海湾战争中折损不少,就是因为要执行与近距离支援类似的攻击机场任务,要贴地扔炸弹,如下图。后来把投弹高度提高到6000米,立刻损失率就下去了。

苏25和A10攻击机的诞生背景以及设计定位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逐渐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两国在各个领域都进行着对抗,当然也就包括军事领域,由于苏联受到二战的巨大影响,苏联高层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认为地面作战依然是主要的作战方式,所以苏联就大力发展地面装甲部队,建造了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苏联装甲集群

并且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苏联不光在坦克数量上领先北约,坦克的性能要领先北约,所以美国决定发展空中攻击机对付数量庞大且性能先进的苏联装甲力量,由于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A1攻击机表现出色, 摧毁了大量地面目标,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寻求替代机型,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苏联地面装甲力量的威胁,美国A10攻击机诞生了。

▲美国A10攻击机

苏联和美国武器发展都是你出一款,我这边也出类似一款,所以苏联得知美国发展A10攻击机后,也推出了一款侧重于对地攻击的苏25攻击机,虽然外形和美国A10攻击机差别巨大,但是俄罗斯苏25和美国的A10攻击机的设计定位基本一样,就是对地攻击,拥有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所以两款战斗机具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外部挂点多,能够携带各种对地攻击弹药。

▲俄罗斯苏25攻击机

此外两款战斗机的可靠性都非常高,对于跑道的要求不高,属于前线对地支援型作战飞机,能够在简易的跑道起降,起飞滑跑距离只需要数百米,两款飞机的抗攻击能力很强,这在后面的多场战争当中都获得了验证,即使有时候被防空导弹击中,两款战斗机也可以带伤返回基地,并且可以进行修复重返战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火神加特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火神加特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