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芳(什么是护理上的三查七对?)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头条问答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黎秀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黎秀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护理上的三查七对?
三查指的是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指的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三查七对就是要提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核对。该词是50年代由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的制度和程序,在全国推广沿用,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
什么是护理上的三查七对?
回答如下:护理上的三查七对是指在护理操作中的常规检查和核对步骤,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具体包括:
三查:指查看、查对、查清楚。
1. 查看: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要仔细观察和查看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医嘱等,确保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操作要求。
2. 查对: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前要核对相关资料和物品,如核对医嘱、核对药品、核对患者身份等,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3. 查清楚: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前要与患者进行确认和沟通,确保患者了解操作内容和目的,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七对:指对病患、药物、剂量、途径、时间、病床、病历的核对。
1. 对病患: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2. 对药物: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规格等,以确保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
3. 对剂量:核对给药剂量是否正确,以确保给予患者准确的剂量。
三查七对是临床和护理上的一个名词,三查指的是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指的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三查七对就是要提醒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核对。该词是50年代由黎秀芳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的制度和程序,在全国推广沿用,一直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
本人35岁了!现在想学photoshop晚不晚?年龄是不是有点大?
在知识学习方便不分年龄,只要愿意学随时都可以,只要不是年龄太大(毕竟还是会影响记忆或者接触新知识的消化能力有所下滑)
网上说年纪越大记忆力就会越差,而且思考问题会变得没有那么灵活,学习东西就会比较难。这里指的年龄一般是在40岁以上的样子吧。
而PS最重要是设计眼光,其次基础功底扎实基本上就没啥问题了,设计眼光独特功能运用配合衔接完美,这才是学PS一大要点吧,而不是侧重点在于年龄大小。
答者当初学ps可以说是太难了,没有人教、教程也看不懂,学一段时间放弃了,然后又开始学,又放弃了,来回3、4次才开始正式入门了,至今还属于一个基础功底扎实的而已,所以学习耐心、坚持这两个也很重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任何时候学习都是不怕晚的,为什么要时候受年龄限制呢,年龄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要你有一份热爱学习的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再说,学习这件事,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是自己的财富,又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谢谢啦!好像就在前几天,我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母亲为了更好的陪伴女儿考研,与女儿同教室学习,最后二人双双考研成功,一起就读。
妹纸,妳才三十五,妳说老吗?!
一点都不晚,年龄也不大。
35岁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photoshop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所以不要对自己产生任何怀疑,当你下定决心去学习的时候,也许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了。
Photoshop(以下简称PS)有很多种功能,可以进行平面设计,修图,甚至可以用来影视制作,除非我们是专业人士,否则平时用到的功能会微乎其微,我们最常用的可能就是人像调色,抠图,换背景,制作证件照等。而这些功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是完全可以学会的。从工具角度讲,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从年龄角度讲,学习从来和年龄无关,有些人14岁就考上了大学少年班,有些人60还奋斗在高考的路上。
今年7月9日,91岁的黎秀芳告别了奋斗一生的护理事业。整理遗物时,人们发现了她珍藏多年的第一次写的入党申请书,这是出身旧官僚家庭的黎秀芳,在历经了新旧社会的切身感受后,对她信赖的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承诺。然而,由于家庭背景和海外关系,黎秀芳的入党之路走得漫长而艰辛,但对党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过。她先后递交了6份入党申请书,1978年9月3日,已经61岁的黎秀芳终于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这一天,她苦苦追求了26年。
黎秀芳61岁才入党,依然对党忠诚不二,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大艰辛都是可以克服的,所以放心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
学任何知识都不晚,知识就是工具,是生产力。就像学开车,70岁学也不晚。我今年48,学摄影,学吉他、学PS、PR、AE,一点儿不觉得年纪大,反而乐在其中,许多年轻人还向我求教!放开顾虑,只管学就行了,不要自我设定!
为什么在医院住院打针,护士明明知道患者姓名,但每一次都要确认一遍姓名呢?
护士:阿姨,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老妈乖乖答:我叫张x华。护士:让我看看您的手腕带。 老妈伸出手配合护士看完,等护士抽完血走后,老妈向我嘀咕“一天问几十回,这个护士天天上班,我都认识她了,她还不认识我?”哈哈,作为医生家属都不明白护士为什么要这样做,更别说普通病人。
1.“30床,该你啦!”这种电视剧才有的画面不会再存在。
在我们工作中太多因为简单核对身份造成血的教训。比如说刚刚举例的“30床”这种分辨病人方法。某日清晨,夜班护士推着药车来到24床打针,护士问“14床,xx,您需要打针”,谁知道这位病人睡眼朦胧,看到护士在问他,没听清楚就赶紧点头”是是”,鬼使神差的是护士拿起14床的注射针,喊的也是14床的名字,但这位24床病人糊里糊涂答应了,结果针打错了,恐怖的是这种药正是该病人过敏的药物,出现了过敏性休克,虽然最后经及时抢救,病人安然无恙,但却是妥妥的医疗事故。
2.“阿姨,请问您叫什么名字”,然后”阿姨,请让我看看您的手腕带”,这样画面才是正确的核对方式。
中国医院协会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订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把”正确识别身份”列为首要安全目标,要求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等,但不包括床号和病房号。为了防止病人听错医务人员叫他,一律改成由病人自述名字,由护士核对。为了减少错误,在办病区入住手续时,同时打印一条手腕带戴在病人手上,上面有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住院日期等信息,供医务人员执行诊疗活动时核对身份用,就会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问完病人名字,还要查看病人手腕带名字和住院号是否相符。
3.护士虽然明明知道患者姓名,但每一次都要确认一遍,既是一种习惯,更是硬性要求。
所有的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核对身份流程是铁的纪律,一次不止核对一遍,而是3遍,行内话是“三查七对”。操作前中后“三查”,需要对三遍名字,还要对床号、姓名、性别、药物、剂量、时间和用法共7个内容进行”七对”。全部正确才可以进行治疗。
4.在输血等特殊治疗时,需要两名护士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那么患者在被一名护士确认名字后,还要被另一名护士重复核对。
因为输血非常关键,万一输错血,分分钟要人命节奏,事关重大,一定要双人核对,从血库取血开始,每一个环节都需双人核对签字无误,然后由两名护士在病床再次分别核对无误才可以输血。
4.手术病人除了核对名字以外,还需要手术医生术前在病人手术部位打上标记。
曾经在业内发生严重的做错手术部位事故,应该是左腿手术做成右腿,造成严重医疗事故。《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要求,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情况下进行,严防出现手术部位错误情况。所以,术前医生在病人身上写写画画,并不是贪玩不尊重病人,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措施。
小结:虽然护士认识患者,但还是一遍遍确认名字,甚至两名护士来确认,甚至医生术前在病人身上写写画面,都是制度的要求,都是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
前些年,医院制度还没有健全,我们这边一家有名的三甲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一名扁桃体发炎的儿童,被开胸打开心脏,结果检查心脏并没什么问题又关闭;另一名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急需手术,结果切除了扁桃体,中间还因为两个孩子血型不同差点闹出人命。后来查明,是做心脏手术和做扁桃体手术的两名儿童进手术室的时候被搞错了。那天主管护士在上班路上自行车出故障耽误了二十分钟,匆忙上岗又疏忽了一些细节问题,结果酿成大祸。这次事故,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后来主刀专家被撤职,责任护士被开除。从那以后,上级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医护核对,确保诊疗安全的规章制度,医院也接受教训,所有的诊疗行为都必须严格核查,包括常见的三查七对。实际上凭记忆多数情况差不多,但是一旦出了问题,搞不好就要出人命。例如没做过敏试验的患者误输了青霉素造成过敏反应,本来需要抗凝的患者结果输入止血药,本来心动过速的患者又加上了肾上腺素,结果不言而喻。
以前,因为检查核对不细,各地曾出现过稀奇古怪的医疗差错。例如某丈夫长期因孩子不像自己而怀疑妻子有作风问题,后来悄悄做DNA证明孩子的确不是自己亲生,夫妻吵闹几年后最终离婚,又过了若干年,被冤枉的妻子无意中发现孩子也不是自己亲生,深入调查,原来是几十年前医院将同一天出生的十几个孩子弄混了。再如某医院,患者左肾肿瘤却将完好的右肾切除,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由此,医疗差错表面上看不是大事,但是从受害者角度,每个都是天大的事情,马虎不得。
因此,对于诊疗行为,更细致一些尽管麻烦却能避免很多事故,是一种好事情。对于医护人员,必须不折不扣坚决认真执行,决不能有一点疏忽,作为病员和亲属,应当给予理解支持,医护工作不出差错,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病人。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这是护士在执行查对制度,以防出现差错事故,是患者安全管理的措施,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医疗核心制度之一。
附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等。
其实医生、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查对制度,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医护人员肩负着患者生命的重托,必须对病人认真负责,都是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就是有了这些严格的制度制约,才能防止在繁忙的工作中出现医疗差错和事故。我的回答你是否理解,谢邀!
这个问的好,我想应该也是很多患者以及家属的心声。也许他们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但是羞于提问。
护士明明知道患者姓名,但每一次都要确认一下姓名,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是对护士的操作管理要求。护士每进行一项操作都要查对患者的名字。大家体验最多的应该就是在静脉输液的时候,护士会问你是某某某吗?你回答是,那么护士才会继续输液。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虽然病人同住一个科室,但是病情不同,用药不同。比如有的患者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那这个时候你把头孢用错在他身上,这可就是医疗事故了。所以,医院为了导致这种低级错误的出现就规定了静脉输液必须"三查七对"!
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为了护士负责。曾经,我们急诊部有个护士,由于当晚患者特别多,需要输液的非常多,因此把护胃的奥美拉唑输到另外一个患者身上。而过来半小时后被家属发现了,家属就找护士长和主任闹。虽然,护胃的药输到患者身上不会有什么问题,相反可能还是一个保护作用。但是,这个问题的性质很严重!该护士事后也反思,万一是别的药物那就麻烦大了。
第二,这是护士们的好习惯。记得,曾经我们科室的老护士长跟年轻护士们说"不管做什么操作,首先一定要核对患者名字,越是重要的操作,越是危险的操作越要仔细!记得曾经某大医院发生过本该做左脚手术做成右脚的。这就是医疗事故!据说当时整个手术人员都受到了极其严厉的处理,主刀医生好像连饭碗都丢了。以后他不能再重事医疗,没人敢要他啊。所以,核对患者名字是个好习惯!
总之,医院打针护士核对名字那是流程所需,也是良好的职业习惯,你不应该感到厌烦,她是认真负责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黎秀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黎秀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