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春秋(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全文?)

好评回复 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头条问答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流火春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流火春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全文?
  2. 七开头的成语寓意好?
  3. 今天的“流火”,与远古,夏商周的“暑热”有什么不同吗?

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全文?

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是出自《诗经》中的佳句。原文为:

正月开岁,二月绀(gan)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蔓,五月鸣蜩(tiao) ,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获稻,葭月潜龙,腊月嘉年。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诗经名称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七开头的成语寓意好?

七开头寓意好的词语有:七星高照、七星伴月

1.七星高照:指福星、禄星、寿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政星、月老七颗星辰庇佑,前途一片光明,诸事顺利。

2.七星伴月:原本意思是指七行星围着月亮,也泛指七种或者其七中以上的事物或者东西围绕一个美好事物,寓意好运相伴。

今天的“流火”,与远古,夏商周的“暑热”有什么不同吗?

“流火”一词来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因为诗较长,我只摘取了第一段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所谓“流火”应该是“七月流火”。“七月流火” 指的不是“暑热”,这里的"火"指的是"心宿二",就是"大火"星。在仲夏五月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往西下降(注意:这里的“大火”指的是"心宿二"星座,而不是指现在的火星)。

所以这里的“七月流火”指的是一种天文现象,由于季节由夏转秋,"心宿二"西移并下降,流是指的是星座移动并下降之意,比如毛泽东词中“一钩残月向西流”中的流字也是这个意思。季节由夏转秋,正好是气候由暑转凉也。

注意:这里的七月是夏历七月,同时,这里讲的一之日,二之日用的是周历,周历与夏历的差别是建正不同,夏历与现在的农历建正相同,而周历是比夏历建正提前了两个月。公历是辛亥革命之后才引入中国的。

从上面我的解释可知,题主讲的流火应该是有些报刊杂志上所写的“七月流火”,这种所谓的“七月流火”与《诗经》上的七月流火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我再回过头来解释一下我引用的《诗经·国风·豳风·七月》的首段:

七月里大火向西流,九月天气转凉要更换衣服。一之日(冬月)北风吹,二之日(腊月)寒彻骨。没有衣服和短袄,寒冬腊月怎能熬过去?三之日(正月)里修好锄和耙,四之日(二月)下田头。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边的田头。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问题:今天的“流火”,与远古、夏商周时期的“暑热”有什么不同吗?

提到“流火”,不由得想起“七月流火”!然而稍微有点文化底蕴的人,都会明白这个词绝对不是形容“酷暑”。其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夏历七月(指农历)“大火”恒星移动下行,天气开始转凉,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周历的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三月修理耜类工具,四月抬脚踩耒耜等耕田。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田间地头,看到农家在田里耕做劳动,内心愉悦,非常高兴。

网传曾经有一位知名大学校长,在迎宾祝词中说过:“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毫无疑问,我们这位校长“幽默风趣”地把“七月流火”当成了“酷暑”的代名词,理所当然地有了下面的“充满热情”的当今笑谈。

此语一出,舆论哗然,让很多方家大跌眼睛。我们无需指责堂堂大学校长,居然对“七月流火”的内涵和外延一无所知。

在我认为,也许人家是工科出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多数人对此也都是这样望文生义。原因很简单——试想,七月的天空都开始流火了,哪能不热吗?

依据这个逻辑以及自然现象,我们不妨推理一下:如果“七月流火”是酷暑难当,按常理人们更应当做的是怎样褪去更多的衣服,恨不得一丝不挂,袒胸露背,哪里能够想到准备寒衣?简直匪夷所思!

所谓“七月流火”中的“火”,并非指“火一般的天气和热情”,而是一颗星名——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之为“大火”、“大辰”、“商星”,又叫“心宿二”,民间的认知通常是指夏季星空中最亮的星之一,按现代天文学的标准定义,是银河系中最大的红超巨星。由于该星特别在盛夏异常明亮,因此在中国古代“心宿二”是人们用来确定季节转换最重要的恒星之一。

《从“七月流火”说开去》

看到“七月流火”四个字,绝大多数人会觉得是形容天气很热,热的都流火了。现在有很多人,包括媒体人都喜欢用这个词来表示天气很热,因为这个词很形象生动。

事实上,这个词不是说天气热的,恰恰相反,是说天气凉的。

这个词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是《诗经》中难得一见的长篇,详细记录了西周前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整篇描写了奴隶终年终日辛苦劳作,却不得温饱的悲惨情形。

“七月流火”中的“七月”是夏历(古代的一种历法,也有人说就是农历)七月,不是我们现在习惯的公历。(古书中的历法都是古历,不是我们现在的公历,这一点我们读书时要注意)。“流火”一词则与现代意义毫无相关。“流”为向下落,“火”为大火星(注意不是火星)即心宿二,“七月流火”就是农历七月,天上的大火星向下落,天气开始转凉了。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向下落了,九月就要制作御寒的衣服了,十一月北风呼啸,十二月寒气冻人,没有御寒的衣服,该怎么度过这个年关?”。

类似“七月流火”容易因望文生义而误解的词语有很多,需要读者平时多辨别积累。现再举几例。

“呆若木鸡”,本意是指精神内敛的完美境界,现误用为比喻人呆笨,像木鸡一般。此成语见于《庄子.达生》。周宣王喜爱斗鸡,有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给宣王训练斗鸡。过了一段时间,宣王问纪渻子斗鸡训练地怎么样了?纪渻子回答说,这只鸡看起来很凶狠的样子,其实心里很虚,没有自信。过了段时间,宣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这只鸡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想去斗,还有好斗的心理,还没训练好。再过了一段时间,宣王又问。纪渻子回答说,已经训练好了,它已经呆头呆脑,像只木头做的鸡一样了,说明它已经进入了完美的境界了,别的鸡一看到它,都吓得不敢靠近。

“朝三暮四”,本意是人用诈术骗人,现误用为形容一个人善变,类似于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见于《庄子.齐物论》。有个老人喜欢猴子,用橡子喂养它们。后来橡子不够了,老人就跟猴子商量说,以后每天早上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橡子。猴子们一听,早上吃得比晚上的少,都很生气不同意。老人就改口说,以后每天早上吃四颗橡子,晚上吃三颗橡子。猴子们一听,早上吃得比晚上的多,都很高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流火春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流火春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流火春秋(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