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的说法有哪些?太极最早是如何出现的?,太极是什么

好评图片 8 0
太极最早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而后见于《易传》。关于太极的说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在百度知道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太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太极”的说法有哪些?太极最早是如何出现的?,太极是什么

文章目录:

  1. 关于“太极”的说法有哪些?太极最早是如何出现的?
  2. 太极是什么

一、关于“太极”的说法有哪些?太极最早是如何出现的?

其实就是宇宙万物化生的一个过程。最早是在周易这本书上出现的。而且很多人说太极代表着自己的元气。

"太极"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败派庆:"易有太羡戚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后期很多人对太极的探察握索是不一样的。

1、什么是太极?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是关于太极思想的图示,里面包含表示一阴一阳的图形,历史上有不同画法。

宋代对太极图进行了层数的划分,并分别解释了每一层的含义:

(1)万物化生

万物一体,万物平等,万物无不相互关联;万物均有生命,万物都体现“道”。上承子思的“赞天地之化育”,下启张载的“民胞物与”。

(2)坤道成女,乾道成男

宇宙万物有阴阳。男女亦即阴阳,阴阳彼此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因此男女平等,各得其分。坤道乾道,对应着阴静阳动。坤与阴虽然是受动的,但却排序在乾与阳之前,因为坤与阴更加紧接宇宙万物的本原,所以周敦颐“主静”。

(3)五行

提出宇宙万物又都基于五种元素构成的主张。在在两仪系统中融入五行系统,构成所谓“二五之精”。“行”即基腊是“道”,五行就是“天道”运行的五个阶段。金是西方之行,木是东方之行,火是南方之行,水是北方之行,金木亦即东南西北,亦即。所以;春夏秋冬,四时顺布。

(4)阴静阳动

提出宇宙万物是以阴、阳为基本元素的最大范围的统一体。阴阳对立而统一,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阴阳相互环抱,互为首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一刚一柔,一主动一受动,相互运动与相互作用,推动着宇宙的发展变化。

(5)无名的圆框

宇宙万物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犹如混沌。宇宙万物的性质,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就是物质性。所以宇宙又统称为“万物”,又称为“万有”“大有”,《易经》则称为“太极”。“太极”即是“大极弯举”,即是最大范围的宇宙存在。而最大范围的宇宙存在是绝对的,绝对的宇宙存在是无可描述的,所以又称为“无极”。

2、关于太极的说法?

太极最早初见于:“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而后见于《易传》埋锋碧。关于太极的说法,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

三命通会·卷三·论太极贵》:“太极者,也,始也,物造于初为太极,成也,收也,物有所归曰极。造化始终相保,乃曰太极贵也。”

北溪字义·卷下·太极》:“太极只是浑沦极至之理,非可以气形言。古经书说太极,惟见于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易只是阴阳变化,其所为阴阳变化之理,则太极也。”

葬法倒杖·认太极》:“穴场金鱼水界。圆晕在隐微之间者,为太极。上是微茫水分,下是微茫水合。合处为小明堂,容人侧卧,便是穴场。有此圆晕则生气内聚,故为真穴,立标枕对于此而定。无此者,非也。若晕顶再见一二半晕如初三夜月样者,名曰天轮,影有三轮者,大地也。”

易传·系辞传上·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二、太极是什么

  要打「太极」,必须明白何谓「太极」。《系辞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所谓「一」,即是「太极」。「二」是阴阳既分,天地已返埋判的状态。对於「一」的具体修炼方法,《老子》一书提了不少,例 如「守中」、「致虚守静」、「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知其雄,守其雌」、「专气致柔,能 婴儿乎」等等皆是。这些都是教修炼者如何由「二」复修至「一」的方法。

  现象界一切事物的生息与发展,都在「二」的阶段里进行。我们打拳,也在「二」的领域中,故打拳讲究前后相随、上下相应,是必然的事。打好太极拳的「太极」,除了打出「一」之外,也必须先打好「二」。不明白「二」及不能打好「二」,是无法臻升至「一」的。「则世祥二」是对「阴阳」、「虚实」、「轻重」、「浮沉」、「将迎」、「内外」等等有所关注和掌握,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陈微明笔述)便是对「二」的要求,尚非炼「一」的功夫。其实,炼「二」并非难, 只要掌握运动的相对性,便能打好太极拳的「孙搏二」。其方法亦不复杂,一点便明,例如,当我们要打出一拳时,拳是向外伸张的,若能做到在伸张中的拳路上稍微用意往后拉,使向前伸展的动作加入往后牵拉的潜在张力,那麼,所谓「前后相应」、「上下相随」,都不外如是。又具体地说打「野马分鬃」一式,当右臂向前向上 斜开伸展、及左臂向下向后压按的同时,双臂的开展动作当中稍微用意加入回拉的暗劲,做成开展的张力,这样打出来的「野马分鬃」,便是太极拳对「二」的要 求。太极拳之所以能发放外劲,也完全因为潜藏著往后牵拉的张力所导致。

  打好了「二」,便须提升境界,再打「一」。「一」是超越相对性的「二」的「运动」。「一」是阴阳未分的混沌状态。它非有亦非无,既有亦是无;也是有而非有,是个无;也是无而非无,是个有。当我们打「野马分鬃」时,在斜开的双臂用意加入回拉的暗劲的同时,我们进而在张力的鼓荡中「定住」,便可以打出 「一」。因为,「一」是既开展而又不欲开展,最后还是开展了「野马分鬃」,但又不能说是开展的「野马分鬃」。在动作的进行中,我们要把动作「定住」,即是 说,纵使它在实际情况是开展了,但在境界上却是凝定的,较易明白的讲法是「动中求静」,但这个讲法亦不太适合,因为它仍堕入「动静」相对观念中,只讲及 「二」而未及「一」。最好的讲法,可以参考程颢《答张横渠定性书》之「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有将迎、有内外、有开展有牵拉,都是滞於「二」 而未至「一」,只有连向前开展的「野马分鬃」动作都忘记了,犹如时间被凝定住,没有了时间的感觉,才是太极拳里「野马分鬃」之「一」的状态,这样才是「打太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